tumblr_nw7uqdlxRT1tzs8cco1_1280 (2)  

Carol, 2015, 118min, USA, Todd Haynes

  先來說說《因為愛你》在台灣上映發生的片名事宜好了。中文片名向來都是難處,因為不同的文化與語言,相信不管東西方,外來作品從來就難以平衡推廣,諸如語言翻譯、作品名稱或創作者的知名度等等,這些原因都讓「貼近作品」這件事難以做一個有效的處理。但稍微不同的是,歐美國家語系在互相轉譯其作品可以選擇直接翻譯,照樣推出也不會有太大的差距,然而亞洲基於知名度等等因素,重新取片名這件事成為挑戰,既不能直接翻譯又不能取得太奇怪,從來兩難。今次的《Carol》因為片商翻譯成《因為愛你》而非直翻主角卡蘿的爭議,在網路上引起關注,也有向片商改名的要求。但對我來說,不管是神鬼xx或xx總動員等等片名,都不會影響到我對電影本身的好或不好,取片名也同時牽涉到了主觀的感受吧。不過不知道是誤打誤撞,還是片商真有攫取到《因為愛你》的主題,我覺得,這個中文片名的確是非常精準的表現了電影的精神。

  我發現我看一個故事常常注意的不是主角最後到底怎麼了,而是主角身旁的枝微末節使我更感興趣,一同我對這部片的感受。《因為愛你》大抵是一個一夜情概念的故事,兩人互對眼於是就在一起了。不過這個故事帶給我更大的感受,是來自於卡蘿(凱特布蘭琪 Cate Blanchett)與特芮絲(魯妮馬拉 Rooney Mara)兩人相遇之外的情感際遇。在這個故事裡的所有衝突,並非旁人的眼光,而是兩位女主角之間在面對感情的難以割捨,我很喜歡導演選擇聚焦了特芮絲與男友、以及卡蘿與丈夫跟女兒之間的愛。在這個提倡多元關係的當代社會,導演海恩斯(Todd Haynes)從五零年代的紐約,看待感情這回事,一段感情的失敗或是無力,從來就都是因為愛所以無法放下。透過卡蘿與特芮絲這個意外發生的關係,身為觀者我們難以承受的都會是因為愛你而無法放下的紛紛擾擾。儘管這是一部描寫女女愛情的故事,導演卻有極大的寬容,給上一世代的男性,譬如說想把卡蘿留在身邊的丈夫,或是在公寓裡看見特芮絲要離他而去旅行的男友,對我來說,那即是一段感情的鏡子,這些男性的倔強或是固執,在兩位女主角身上產生了反射,也反射了我們對於愛的樣貌。我相當喜歡一場卡蘿與丈夫在辦公室內攤牌的場景,凱特布蘭琪大概也是因為這場戲入圍了奧斯卡。丈夫用小孩當作留住卡蘿的手段,並持有卡蘿外遇的證據,但卡蘿承認了這段外遇,也希望丈夫可以放下這段關係,並給予探望女兒的權利,「我們不是醜惡的人」她說道並甩頭就走。是啊,之所以會成為悲劇,都是因為我們給予彼此的愛不夠,愛從來就沒有極限,卻也從來就不足供給,但我們絕不是想傷害彼此,我們也從不是醜惡的人。

  回到特芮絲身上。我深深覺得整部片對特芮絲這個角色少了交代,不管是她對卡蘿一廂情願的愛戀,或是她自身的情感轉折,都欠缺火侯。因此我也納悶著何以魯妮馬拉得到的該屆的坎城影后。不過後來想想,大概也是魯妮相當完全地呈現了特芮絲的形象吧。大概是她在第一次去到卡蘿家,並看到她和她丈夫吵架後在回家的火車上痛哭的那場戲。其實我當下並不了解她為何而哭,我並不了解那樣的動機。但到了影片結束,我忽然想起了以前喜歡人的時候,那些無法與她相伴的失落,那些萬家燈火通明的惆悵,而我想那樣的失落,就是那場戲所流下的淚。儘管是多麼的希望靠近這個世界,卻仍然沒有足夠的愛對這個世界說出自己的感情。也許是這樣的脆弱形象,讓魯妮馬拉在影片後段的堅毅與成熟,或是成熟之下的不安定與不完全,成為影片另一抹美麗而哀傷的影像。

  先前在豆瓣上看到有人寫:「海恩斯比女人更了解女人,比女人對女人更有信心」,我想這句話的確非常精確的稱讚了導演的手法。雖然電影中隱隱約約出現的階級或種族議題尚缺交代,但在這部片名為女性,角色也為女性的電影,海恩斯卻不從愛情故事下手,而是以更海納百川又圓融舒緩的角度,呈現男人與女人,或應該說每個人的感情缺憾,輔以溫暖的16mm粗顆粒的畫面,填補了那些無法成就的愛。感情事從來就無關性向或階級,在所有的暗戀或是戀情裡,都只是一句因為愛你,而得到了理解,儘管我們在之中傷害了彼此。

地點:華山光點電影館
時間:2016/02/14(日) 15:15(口碑場)
座位:Row 5, No 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