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Tree of Life.jpg    

The Tree of Life(生命樹,香港、生命之樹,中國), 2011, 138min, USA, Terrence Malick

  在看《永生樹》(The Tree of Life, 2011)之前,我很疑惑到底該不該進電影院去看,原因在我看了許多爆出的感想都覺得全片無聊完全不知道在講什麼,但是又聽到好評說這部片一定得看大銀幕才過癮,再加上才剛得坎城的金棕梠首獎,於是就這麼去看了。而我,是屬於那片聲浪中推薦,並覺得好看的一部分。即便本片已經在首輪下檔了,我還是希望如果有哪家二輪電影院放映此片,請一定要去瞧瞧,非常值得一看。雖然說整部片充滿著艱難的畫面隱喻和晦澀的敘事手段,讓全片需要大量的想像導演要告訴觀眾的東西,但是影片那乾淨又嘆為觀止的美麗畫面與其震撼人心的配樂,是絕對要到電影院去感受一下新世紀的經典震撼!

  導演泰倫斯馬立克所要表達的事物其實很簡單,雖說用了將近兩個半小時的片長和深澀的影像畫面來說明,但卻也很有勇氣的不怕觀眾的評判,拍出了好萊塢許久都沒拍出來的影像故事。在我來說,「毀滅至重生」的這個意象始終在片中出現,不管是在影片剛開始出現的地球造化的史詩影像,或是主要人物的家庭故事,毀滅、死亡等糟糕的事物,到了最後都會重生並且得到新的路程。從地球開始初始化的過程,變黑、爆炸跟燃燒,到了熄滅、平和,造始了新的生物新生;在海的溢滿之前,是有那麼多的天災氣象摧殘著整個剛平息的土地,在水中生物逐漸出現時,又有多少個微小的生物被淘汰換新,然後又有一個個更好的生物優游魚水中。觀者可以很快地從開場發現,毀滅,無止境的重生,然後平靜,是全片最重要的母題。

  當然,整部片都一定可以感覺到滿濃厚的宗教意味,不過導演是第一人讓我感受不到太多讓人受不了的宗教意味,比起一些含有宗教味道的片子,本片沒有自溺的傳教語言,也沒有把神掛在嘴邊一直說令人感到壓迫,而是輕輕點過即止,卻仍感受得到,讓影片變得客觀,而非全然流於宗教的意識氣味。

  近期的坎城最大獎好像都頒給這種需要想像的電影,但頒給這部片我一點也不會覺得不好,就是一部美極致的影片,已經有好久沒有這麼大膽又很不錯的電影了,完全就是媲美最深奧的經典《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 1968)啊!演員的演出也多半是內心戲,飾演母親的潔西卡雀絲坦(Jessica Chastain)表現亮眼,很自然內斂的演出了傳統家庭的母親,演小男孩和他的弟弟的表演十分沉穩,到位,至於布萊德彼得(Brad Pitt)的演出雖戲份頗少,但是一出場確實感受到了威嚴和威脅。影片的步調是慢的,但是多虧了導演精緻的手法,感到非常舒服。不過太多獨白問天式的台詞也讓人感到疲憊,也覺得可以再短一點,因為在中段真的看到有點恍神!最棒的還是配樂和影像了!那宏偉的配樂,襯出了影像的震撼與浩大,在手搖跟定鏡的攝影使用的剛剛好,非常有藝術感,特效製作的非常懾人,真是太驚嘆怎麼會有這麼純又乾淨的畫面!我特喜歡其中一場用顛倒的攝影去拍攝孩子在玩耍的影子和尾聲每個角色出現的海灘場景,還有片尾拍攝建築物玻璃上映照著白雲的這幾段畫面,真美。在看觀賞的完畢後,我突然覺得片中的每一個畫面,讓我驚於我有多久沒去接觸這個世界上的美麗?其實多半時間,我看一束花都不會超過20秒,在路上看見的東西都是很隨意的就看過去,但是導演將每個畫面都放大到一個動人美麗又平靜的境界,每一束花和每一棵大樹,每個建築物和日常生活的物件,竟成為了影片中最漂亮最難以說明的畫面。

  其實我們都該用另一種方式去看待每一件悲哀或糟糕的事情,像是片中的父親、車禍過世的弟弟、爭吵、暴力、埋怨,或是對於生命的無奈,也許在瞬間,都有時刻給我們救贖或重生,我們去接受某些事情,或許意味著的是等待一個新的事物的開展。就像那棵種在主角家裡的樹,是歷經了幾個大風大雨的夜晚才長出來的,而成長大了,隨著四季的變換,落葉(毀滅)、新芽(重生),然後又是一棵茁壯的大樹。而穿插在片頭尾跟其間,像是飄動的水母一樣的微光畫面,也許就是那道光,那個片刻,「重生的光芒」。

  看這部片要說的是,務必找個安靜的時間,安靜的地方,沒有人的空間(如果需要千萬不要找愛嘰嘰喳喳的人一起看)來選擇觀看這部片,去細細品味那無可言喻的無垢多層次畫面和音樂,與其深刻而簡單的意涵,會讓人內心縈繞很久。

地點:欣欣秀泰影城
時間:2011/06/21(二) 15:40
座位:Row 6, No 5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